尽管Spotify、谷歌和亚马逊仍在反击,但歌曲作者和版权代理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

全文2200字,大约需要2分钟

43.8%的版税增长——在周五(7月1日)的一项突破性决定中,美国词曲作者和版权代理商从流媒体音乐平台获得了艰难的机械复制版税率的增长。但并非授予所有让步,Spotify、Google、Amazon和Pandora正在努力推迟补付。

本周早些时候,Digital Music News首次报道了流媒体音乐平台版税率增加的传闻。现在,官方消息:根据美国版权委员会(Copyright Royalty Board)(CRB)于7月1日星期五晚些时候公布的细节,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和Amazon Music Unlimited等流媒体音乐平台将被迫向美国音乐版权代理商和词曲作者支付大量费用。

具体而言,该决定涵盖了2018-2022年期间—— “Phonorecords III”所涵盖的—并涉及2018年之前的机械复制版税率提高43.8%。

该裁决将流媒体音乐服务所欠的机械复制版税率从此前4年期的10.5%上调至15.1%(理论上还会更高,但2023年之后的版税率须经单独谈判和裁决)。2018-2022年的裁决是由美国版权委员会(Copyright Royalty Board)于2018年首次裁决后定下来的标准。

然而,流媒体巨头Spotify、亚马逊音乐、YouTube和SiriusXM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Pandora却争取将其维持在10.5%的版税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没有抗议这一增长。

该裁决意味着未来流媒体平台将被迫增加其机械复制版税,同时也将从2018年开始补付增加的版税。

这相当于一大笔现金,也解释了为什么流媒体服务平台要竭力拖延这笔支付义务。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请求是否已经批准或正在考虑之中,但美国国家音乐版权代理商协会(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简称NMPA)主席David Israelite指出,将立即追讨拖欠的款项。

“这个过程旷日持久且耗资巨大,虽然我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欣慰,但多年来为维持我们多年争取的版税率增长而进行的诉讼是一个破碎的系统。”Israelit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词曲作者和词曲版权代理商终于可以得到补偿,从流媒体服务中获得他们多年前就应该得到的合法版税。我们将努力确保这些服务按照法律所规定的迅速偿还版权所有者。 ”

谷歌紧急停止了承包商扫描流浪汉面部的“线下研究”

在消息被曝光后,谷歌已经取消一项有争议的“现场研究”计划,该计划为美国城市的受试者提供了5美元的礼券,以换取他们的脸部扫描图形。据《每日新闻》报道,一家Google代理商在亚特兰大搜集无家可归者的面部数据,并诱使不知情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收集人类脸部样本的目的是确保Pixel 4的新“面部解锁”功能能够识别各种各样的面部,从而可以在识别有色人种时减少“机器偏见”,从出发点上看,这是增强面部识别技术的合理考虑。

不过,5美元扫描流浪汉脸部的新闻标题还是令谷歌在网上出了名,公司高层在阅读了《每日新闻》的报道后立即中止了该程序并展开了调查,证实公司确实聘请了任仕达公司的承包商进行这项研究,《每日新闻》曝光的名字与该承包商相同,据报道谷歌称这些所谓的细节“非常令人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亚特兰大检察官尼娜·希克森(Nina Hickson)向该公司发送了措辞非常强烈的电子邮件,并在《纽约时报》报道中表示:“我们社会中的最弱势群体被利用以提高贵公司的商业利益的可能性,这一事件令人深感震惊。”

谷歌后门重返中国?太多的债务,不太可能

在谷歌暗示要回归中国大陆市场之后,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谷歌回归的传闻。这不,又有新的证据来了。

根据媒体报道,有工商注册证据显示谷歌早就于2014年底借壳悄悄回到了内地,这个壳公司可能是位于上海自贸区的澎集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澎集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25日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股东仅有Google Ireland Holdings;公司类型为外国法人独资,经营范围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软让及技术咨询;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等。作为股东的 Google Ireland Holdings 是 Google 的一家子公司,据资料显示,它注册于百慕大,办公地点在爱尔兰,主要功能是避税。

于是,很多人惊呼:谷歌真的要回归了!

谷歌真的要回归了吗?我看很难。仅凭一家由Google 子公司注册的公司落户上海,就论证出谷歌要回归或者已经回归,这很有些一厢情愿的味道。而即便说谷歌真的要回归中国市场,也并非成立一家壳公司、然后再借壳回归这么简单。事实上,据说谷歌的某些业务比如地图、翻译等,在中国大陆市场一直就能使用,我们为何不干脆说谷歌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呢?因为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谷歌回归,应该是它最主要的业务——搜索的回归,而并非其他业务的回归。如果搜索不回归,只是一些次要业务的回归,那就不是真正的谷歌回归。而在现实的环境里,谷歌搜索回归中国大陆市场却难上加难。因为,谷歌在中国市场的欠账太多,恐怕不是一家壳公司能够解决的。

第一,欠代理商的帐。

谷歌搜索回归,得在中国市场有代理商,否则拿什么回归。动辄说谷歌回归的,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谷歌却欠代理商的帐。欠账,我并非说谷歌欠代理商多少钱,而是当初谷歌一走了之后,与谷歌代理商的不愉快。当年,谷歌给代理商的政策本来就谈不上优惠。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后,与多家代理商发生矛盾。 2010年,原谷歌华东7家代理商被撤销Google AdWords正式授权代理商资格,自此开始发酵的代理商与谷歌的纠纷旷日持久。这场被称为“暗算”的纠纷,应该会让撤离中国的谷歌给中国代理商们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这笔账,谷歌怎么才能还?心有余悸地代理商们,会如何面对这个曾经的雇主?

第二,欠中国政府的帐。

当初,谷歌的突然告别,曾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忆一下那时的过程吧!2010年1月13日,Google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题为《A new approach to China》的博文,Google官方透露,将停止在中国过滤搜索结果。数天之后,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细看谷歌的退出过程,虽未剑拔弩张,但也似乎毫无情面,并且并没有给自己今后的回归留下一点退路。而今,说回来就想回来,岂是那么简单!至少,谷歌得有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是个两难的难题,一个是否愿意表态,一个是否愿意接受。

第三,欠用户的帐。

今天热切盼望谷歌回归的人,大多对谷歌抱有殷切的期待。只是,若真的回归之后,谷歌能对得起这部分人的期待吗?当初走的时候,没有顾及这部分人的感受,无情无义,这是一笔帐。如果回来了,谷歌搜索的效果与预想中的理想状态有天壤之别,那岂不是更让人失望?而谷歌的退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今天中国搜索市场的格局 ——让其竞争对手收益。如今,百度的地位愈加稳固,后起的搜狗和360也有部分份额。绝大部分网民,已经习惯了中国搜索市场“一大二小”的搜索格局,已经逐渐淡忘了谷歌。在我的概念里,这亦属于谷歌欠用户账的发酵,也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欠市场的帐。让用户重新认识、习惯谷歌,让市场重新接纳谷歌,谈何容易?

公平地说,谷歌的回归会有益于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但回归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最现实的目标,还是迎接谷歌Google Play应用商店的回归吧。至于真正意义上的谷歌回归——谷歌搜索回归,谷歌欠账太多,近期内根本不大可能!所以,所谓谷歌借壳澎集回归中国之说,还是别抱太大希望为好。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专栏

谷歌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帮助中国开发者出海

北京时间 12月8日,2016 Google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Google全球开发者产品总监Ben Galbraith等嘉宾,与在场2000多位科技行业人士及开发者分享交流Google的创新科技、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更好的应用并参与全球移动创新。

移动为先的时代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者加入到移动创新的浪潮中,成为移动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并在全球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

石博盟表示,Google一直致力于鼓励移动创新并支持开发者创业成长。在完善一个健康、开放的移动生态的同时,Google也在通过创新的技术以及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的开发者开发高品质应用,扬帆出海,将移动创新和品牌呈现给全球用户。

Google全球开发者产品总监Ben Galbraith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开发者已成为全球开发者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en Galbraith表示,Google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开发者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技术平台,包括Firebase、Daydream平台的推出以及开源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的更新,也在帮助中国开发者把握移动机遇、赢在移动时代。

Ben Galbraith 在大会上还宣布,为了给中国开发者提供更好的服务,Google已将三个全球开发者网站落地中国域名,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汉化。同时,Google还推出了专门的中国开发者网页。通过这些网站,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开发资讯,包括Android、Firebase 等。此外,自2017年开始,Google Developers Agency Program 也将向中国软件开发代理商开放。通过这些措施,Google得以帮助中国开发者更便捷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资源,从而更高效地进行创新应用开发。

未来,Google将一如既往地分享全球最新的科技创新,并期待携手更多中国合作伙伴在全球的平台上获得成长和发展,助力中国的开发者和创业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Verizon使用谷歌云开发人工智能联络中心

【TechWeb】谷歌云周一宣布,Verizon正在试验其联络中心AI技术,以改善其客户体验。该交易显示,谷歌在其广泛计划中取得了进步,该计划旨在借助其云和AI工具赢得电信行业的青睐。

Google的Contact Center AI软件已于去年11月全面上市,它使企业能够为基本的客户交互部署虚拟座席。通过自然语言识别,该服务有望提供更直观的客户支持。当客户通过语音,电话或聊天联系Verizon时,他们只需说出或键入请求即可-无需遵循菜单提示或选项树。

当Verizon客户想要与人工客户服务代表交谈时,该软件可以为代理商提供实时帮助,为代理商获取相关信息并建议个性化响应。Google表示,结合更快的处理速度,这些工具可以帮助Verizon更快地为其客户提供服务。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路库里安(Thomas Kurian)在一份声明中说:“通过利用我们在AI和ML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Verizon重新构想客户体验,我们不仅可以创造令消费者满意的体验,还可以帮助Verizon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Kurian的领导下,Google Cloud已将其重点转移到六个主要领域,包括通信/媒体。今年早些时候,Google概述了其对电信行业的多管齐下的宣传,其中包括针对电信行业的新解决方案,例如Anthos。

在公司不断扩展针对垂直行业的产品的同时,它还开发了可以跨不同行业的工具,例如Contact Center AI。【TechWeb】

本文源自TechWeb.com.cn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按市值计算的亚洲第三大互联网公司。起源是什么?

科技股的造富神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在 2008 年你花一万元买了 3.7 港元发行的腾讯股票(2702 股),那到今天你将会拥有 125 万元价值的股票。在腾讯股价的最高峰,这个数字甚至可能接近 200 万。

随着中国的科技公司越来越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独立的巨头,像持有腾讯股票继而「暴富」的人也越来越少。但中国科技公司格局很难改变的情况下,新加坡互联网企业 Sea 成了投资人不愿意忽略的明星公司。

▲ Sea 上市

亚洲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

如果随意在街上找一个人问问,亚洲互联网企业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些,大部分人估计都能回答出腾讯和阿里的名字。那么第三呢,除了腾讯阿里,你认为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是哪一个?

身边人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美团、字节跳动、滴滴、百度……但最终,答案却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 Sea Limited,我们也可以叫它冬海集团。

如果你也买了 Sea 的股票,那你也能在这三年感受一些股价过山车一般的快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 2018 年 8 月以来,这种快乐几乎都是和股价爬升有关的快乐。股票飙升了 2200%+,并且其主业务还保持着超过 100% 的高速增长。

▲ Sea 的股票变化,一路上扬

Sea 的股价飙升让人想起了前些年的腾讯。加上 Sea 特别的业务模式,确实也有不少人将它称为「东南亚小腾讯」。股票涨的这么快,又有「小腾讯」的名称却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的原因在于 Sea 的服务范围更多在中国台湾、东南亚,以及南美。

之所以被称为「东南亚小腾讯」,很大原因是因为 Sea 凭借游戏业务起家赚钱。直到 2019 年的财报,Sea 的收入中六成都是游戏赚来的,还是当时最火的「吃鸡」手游。

但也不只是腾讯,毕竟腾讯没能做起来的电商,Sea 做起来了。Sea 旗下的电商应用 Shopee 在 2021 年蝉联了东南亚购物 app 下载量和月活用户数第一。它们根据不同市场找代言人、推出不同 app,完美地适应了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甚至还有点美团的影子,越南头部送餐平台 Now 的母公司就是 Sea。

▲ 越南头部送餐平台 Now

有游戏,有电商,有外卖,Sea 再有一个支付应用也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AirPay 就是这样一款支付应用,最初只是在线上方便用户「氪金」的付款方式。随着 Shopee 在东南亚市场的如鱼得水,Sea 也开始在不同市场、不同应用场景推出特定的支付应用 ,如 ShopeePay, Shopee PayLater。

当然,对于离得近、发展初的这个大公司,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放过的道理,它们和它有着不同的交集。

Sea 起家的游戏平台是 Garena,Garena 的前身是 GGgame,GGgame 的创始人则是中国大部分用户都知道的陈欧。没错,就是那个「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只不过后来的 Garena 和陈欧的关系没那么紧密。

2008 年 3 月,李小冬将公司更名为 Garena,两个月后赴美读书的陈欧也将自己的股权售出,退出了这个公司。其后 Sea 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关系便是代理,它和腾讯、畅游等多家游戏公司合作了当地市场的本地化运营。

或许是游戏起家让腾讯觉得亲近,也或许是腾讯的创始团队看到了 Sea 的潜力,2010 年的腾讯就投资了 Sea,此后多轮投资都有参与,至今仍持股 22.9%。

腾讯投资眼光好,阿里投资「会做烂」的老印象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似乎也应验了。至少从电商上来看是如此。腾讯投资的 Sea 旗下电商应用 Shopee 后来者居上,增长、商家数量都逐渐超过了阿里巴巴投资的 Lazada,疫情期间两个电商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有了数倍差异。

甚至在南美部分地区,Shopee 的对手已经不再是阿里投资的 Lazada 了,变为已经出海的本尊阿里电商,还有在欧美大受欢迎的 Shein app。​

几乎全部是华人的领导层,腾讯投资,和阿里投资的平台打仗,这就是目前亚洲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 Sea。

Sea 的产品有什么?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Sea 这个发展中的互联网巨头也有着三驾马车——游戏、电商、支付。

Garena 是集团当之无愧的「现金牛」。作为一个游戏平台,Garena+ 有多国语言版本,还支持即时通讯社交,是 DotA、帝国时代的对战平台之一。它们也很关注电竞的发展,打造了东南亚最大电竞赛事 Garena。

同时,受益于和腾讯的良好关系,早期的 Garena 获得了如《英雄联盟》这类重磅游戏的代理权。在 2018 年,Garena 甚至获得了为期 5 年的优先权,可以在多个地区优先发布腾讯的移动和 PC 游戏。

但 Garena 并不满足做一个游戏代理商,Free Fire 这款自研吃鸡手游的上线就是它野心的最好证明。

吃鸡手游不少,Free Fire 能脱颖而出的原因是本地化。它们为不同地区配备了不同的语言版本,甚至考虑到了用户手机内存的问题,特意缩了容量、降了画质。不仅能满足东南亚的游戏用户,Free Fire 在北美表现也不错,今年一季度超越了 PUBG,成为最受欢迎的战术竞技手游。

▲Free Fire

在整个集团中,以 Free Fire 为代表的 Garena 也是 Sea 为数不多赚钱的存在。2021 年 Q2 财报中,Garena 业务合同额增长了 65%,达到 12 亿美元,确认收入约为 10 亿美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DA)增长了 70% 至 7.41 美元。

太赚了,让 Sea 也能朝着巨头方向发展——投资一些自己看好的互联网业务。

如果是 Garena 是增增增、赚赚赚,那亲兄弟就是增增增、亏亏亏。Shopee 在各个市场的规模增长势头喜人,但还得靠 Garena 赚钱养家。

只是在整个东南亚市场中,Shopee 通常是那个更灵活、更愿意作出改变的形象。

▲ Shopee 特意找了球星代言

Shopee 的入驻门槛更低,能直接帮卖家解决找到合适 KOL 的需求,甚至会主动去 Facebook、Twitter 这样的社交应用上寻找新的中小卖家。即便 Lazada 入局更早,将直播电商更快带进了东南亚,但后发制人的 Shopee 也靠着从小处做起实现了弯道超越。

出海拉美,Shopee 一开始就靠着比别的平台低一半的抽佣率站稳了脚跟。免运费补贴、低抽佣,这都是平台吸引商户的好办法。由于 Free Fire 在拉美较受欢迎,在进入南美市场时,Shopee 还得到了特别照顾,通过向用户提供游戏皮肤、道具来拉新增长。

▲ 游戏和电商也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但电商比游戏更复杂的多,仓储、营销、物流……正因如此,Shopee 长得快,亏得多只能期待 Shopee 的亏损能够随着规模效应的扩大而逐渐收窄。

大部分公司都会在做电商后上线支付平台,Sea 不是这样的。早在 Shopee 没出现的 2014 年,AirPay 就出现了,当时它的作用还只是帮用户购买游戏道具。之后它的支付平台进一步完善,又有了 ShopeePay,支持二维码支付和货到付款,还有了更像花呗的 ShopeePayLater。

这几个一定区别的金融服务统称为 SeaMoney,它们的主要收入就是平台结算的佣金收入。对比支付宝 2019 年 0.047% 的佣金率,SeaMoney 每笔交易 1%-3% 的佣金率就没那么吸引人了。好在,在东南亚和南美市场,这个佣金率依旧比 PayPal 要「香」一些。

▲ SeaMoney

在刚发布不久的 Q2 财报中,SeaMoney 处理了超过 41 亿美元的金额,同比增长 150%。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增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在 SeaMoney 较为强势的地区,非现金支付比例远低于中国。随着电商、游戏、支付的三头并进,整个公司很可能会越变越强。

相信无限潜力?

截止发稿,Sea 的市值已经达到了 1784.89 亿美金(约 1.154 万亿人民币),对比腾讯约 3.737 万亿人民币、阿里 2.881 万亿人民币的市值有一定的差距,但实际上几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差别依旧很大。

从最近的一期财报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亚洲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 Sea 展示出来的能力都不足阿里腾讯的 1/9,但它的市值是阿里的 1/3 还多,也是腾讯的 3/10。

▲ 我们自己做了一张表格对比

资本市场是不是有点高估 Sea 了?虽然它业务众多,覆盖亚洲拉美,但它现在似乎还没到亚洲第三的地步。

如果是现在的 Sea,那确实可能不值这么多钱,但股价攀升的背后却是市场对于 Sea 增长的看好。除了全球游戏业务发展势头好,Sea 这几年在拉美的努力也有回报——两年时间,Shopee 已经成为了巴西下载量最大的购物 app。

而在东南亚,Sea 也隐隐有了小霸主的气势。支付、外卖、电商、游戏等多线发展,互相引流带量把这个成长阶段的巨头养的越来越大。重要的是,Sea 在竞争中已然占据优势的东南亚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东南亚目前人口为 5.83 亿,但只有 69% 的人可以上网。随着移动网络覆盖率的提升,Sea 相关业务的增长也值得期待。同时东南亚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市场,Google 研究显示东南亚的 GMV 总额预计将以每年 25% 的速度增长,这对于 Sea 来说依旧是个好消息。

游戏业务强势盈利,电商业务占据优势,支付业务持续增长。当 Sea 的游戏、电商、支付业务保持着接近 100% 或超过 100% 的速度航行的时候,谁能说 Sea 不值这个价呢?

百年福特紧紧抓住万亿谷歌,一个更强大的福特正在路上?

在苹果与现代汽车“闹掰”时,它的老对手谷歌却在和福特汽车你侬我侬。

近日,福特正式宣布与谷歌达成独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达成一份为期六年的合同,将利用谷歌提供的云计算、软件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福特打造更加智能的车载互联系统,开发新的消费服务,并推动福特内部运营的数字化转型。

这也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福特及旗下的林肯品牌车型都将会搭载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安装该系统的车型将会内置谷歌“全家桶”,即谷歌地图、谷歌助手以及谷歌Play等。同时,谷歌还会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供应链、制造等领域为福特提供智能互联的技术支持。

为什么选择谷歌

随着汽车新四化浪潮的冲击,当下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的转型压力越来越大,它们在软件和数据服务方面的乏力,使得转型的成本剧增。因此近些年,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数不胜数。

丰田与亚马逊联手,后者将为其提供一个云数据平台,帮助丰田提高汽车驾驶、共享、保险维修等服务能力。而大众也在2019年同微软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云计算等方面的合作。

看到别家纷纷抱团,福特当然不会傻到继续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一家靠谱的科技巨头进行深度合作。

福特选择谷歌的原因很简单,相比于苹果对于造车合作方以及供应链的“控制欲”,谷歌则显得更加开放和自由。

就像人们常用的iOS系统与Android系统一样,谷歌对合作方的开放性支持,对于主机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福特战略副总裁大卫·麦克利兰所说:“福特的客户数据不会移交给谷歌或谷歌的代理商,福特会保护客户的隐私数据。同时,福特即使与谷歌合作,它们也将继续使用其他云服务供应商,例如亚马逊等科技公司。”

百年福特蓄势待发

根据美国媒体爆料的信息,福特与谷歌合作的具体交易金额至少为数亿美金,但对于百年福特来说,与谷歌的合作仅仅是开胃菜而已。

根据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的说法,福特在2025年之前将在电动化领域投资超过220亿美元,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将投入70亿美元。累计高达290亿美元投资的背后,是福特对于发展智能网联电动化汽车及服务的坚定决心。

具体来看,福特在去年12月推出了首款纯电SUV Mustang Mach-E,这款车一经上市就在美国爆火,并且今年还会率先在中国实现国产化,福特的电动化转型已势在必行。此外,福特旗下Mustang(野马)跑车、F-150猛禽皮卡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纯电动版本。

在自动驾驶领域,福特早在2013年便展开了相关研究,更是在前段时间,携手Argo AI推出了第四代自动驾驶测试车。该车在传感器、计算技术方面得到了升级,如果路试顺利,最终将有助于福特在2022年推出自动驾驶商业化业务。

写在最后

其实从福特的百年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精神已经深深镌刻在福特的品牌基因之中。从最早的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再到如今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福特一直在秉持“先锋创新、进无止境”的品牌精神,相信消费者很快就能见到一个崭新的福特品牌。

谷歌的紧急呼声:超过2000份合同和临时工的提议将被取消

北京时间6月1日,据外媒报道,之前有大约2000多人与谷歌公司签约,愿意成为合同工以及临时工,但谷歌今天却宣布取消聘用计划。

上周谷歌以邮件通知其代理人,公司计划的招聘计划和投资计划将被延期,目前的计划招聘员工数量比年初的计划量有所减少。谷歌还表示,对于代理机构渠道招聘的员工,公司不会安排其入职。

谷歌在声明中回应称:“正如对外宣称的,公司基于目前的招聘量(包括全职员工以及临时工)需求比年初计划的招聘量有所减少。不过针对众多的战略性领域,公司仍然会继续招聘。”

上个月,谷歌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告诉员工,因新冠给众多产业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招聘投资的速度将会放缓。记录里,皮查伊还透露说2019年谷歌公司增加员工2万人,2020年的招聘计划也是一样。当时谷歌已经增加新员工4000人,很快还会有1000人入职。

最近的新闻消息让合同工以及临时工成为焦点,由于在谷歌公司内部,这些人的福利及保护不像全职员工那样周全,谷歌公司的TVCs(代理商、合同工、临时工)又占了谷歌总员工人数的一半以上。注:谷歌员工数约为30万。

踏马:国内的疫情虽已经稳定,但是国外却还是风声鹤唳,作为顶级互联网巨头却不得不因为新冠的不确定性,从而将招聘的计划量大幅缩减,据不完全的市场统计,今年疫情过后大家普遍说工作难找,很多公司原本的年初计划招聘不仅取消,甚至部分公司裁员降薪。大家觉得今年的工作前景会怎么样?

迅游科技:该公司的子公司狮吼公司最近成为第一批获得谷歌CCP代理许可证的公司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5月22日讯,有投资者向迅游科技(300467)提问, 今年谷歌对中国区代理商牌照授权政策进行了调整,请问这一块调整是否对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影响?

公司回答表示,据我们所知,之前谷歌中国区的代理商牌照有多种(如PSP和DVIP等),获得不同代理资质的代理商,所执行的代理政策各不相同。今年谷歌对之前的代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统一,也对之前的代理商进行了整合,从二季度开始,以前的多种代理牌照都将逐步退出,将由一种全新的CCP代理牌照统一替代。公司子公司狮之吼在近期成为谷歌CCP代理牌照授权的首批获得者,这将进一步拓宽狮之吼的业务线,狮之吼获得谷歌代理牌照授权资质后也将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公司的出海业务,包括应用出海、游戏出海、跨境电商等全领域。谢谢!祝好!

那些团购玩家现在在哪里

i黑马:2014年10月19号,拥有宏图三胞、南京新百两家上市公司的三胞集团宣布,已签约收购拉手网,价格不详。拉手网曾是首家在美国启动IPO的中国团购网站,其估值曾高达11亿美元。

这不禁让i黑马一声叹息,落败的凤凰不如鸡啊,曾经如日中天、中国团购市场第一名的拉手网,被一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企业买下,价格估计不忍直视。

I黑马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团购玩家今天都去哪里了:

糯米网于2010年6月上线,由千橡副总裁沈博阳负责运营,其首先立足于北京,之后再向其他城市拓展,定位于本地生活精品指南。2013年8月,百度宣布向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59%股份,成糯米第一大股东,该项交易于2013年10月底完成;

2013年年底,原糯米网CEO沈博阳离职,出任LinkeIn中国区总裁,百度技术副总裁刘骏接任糯米网CEO。2014年1月,百度宣布全资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3月6日起,糯米网品牌正式更名为百度糯米。百度糯米成为百度O2O布局的重要部分,也算是有个好归宿了。但作为团购的剩者,作为仅次于美团和大众点评团的玩家,糯米值这个价。对比拉手和满座网的卖身条件,糯米好太多了。

满座网上线时间为2010年1月,是中国第一家正式上线的团购网站。并在3月18号推出一日多团的销售模式。满座网创始人冯晓海,曾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社区爱卡汽车网的创始人。2002年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张京秋、陈昊芝创办爱卡汽车网,从一个小小的论坛白手起家,通过汽车服务团购的活动迅速启动,并在5年的时间内做到了国内互联网汽车互动社区第一的位置,并于2007年被Cnet以1000万美金收购,08年初离开创业6年的公司。当年9月,冯晓海宣布,满座网已获得美国硅谷顶级投资机构KBCB在中国的凯鹏华盈千万美元的融资。

2014年1月27日,苏宁云商宣布100%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整合为苏宁本地生活事业部,收购额为“近千万美元”。冯晓海继续留在苏宁云商的体系征战O2O。

徐茂栋,百分通联创始人,窝窝团董事长兼CEO,1968年出生于山东,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曾就读清华大学EMBA。1994年创立山东齐鲁超市。2000年创立凯威点告,该公司于2006年被分众并购。2006年担任分众控股(NASDAQE,FMCN)高级执行副总裁。2008年创立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窝窝团被徐茂栋收购后,想采取给点股权、给点现金的模式迅速聚集全国各地的团购站,攒出一个团购巨无霸抢先上市,未果(具体文章请参见《创业家》杂志文章《窝窝团大跃进》),后来转向做O2O营销,因为其营销能力较强,2012年号称是实现盈利的唯一一家团购网站。现在窝窝团只能说还活着。

新高鹏(F团):在腾讯做电商没前途,创始人再次创业做微信电影票

一度高举高打的高朋网早就被干掉了,后来与F团合并,《创业家》还一度对合并过程进行过报道《新高鹏整合记》。想不到的是,当时以胜利者的姿态把高鹏和拍拍团购给收购了的F团创始人林宁也跑了,现在正在做一个在线电影票平台,叫微信电影票,据说开局还不错。这也难怪,命不好。原来被寄予厚望的腾讯电商控股都被整体干掉了,旗下业务陆续被拆解:易迅、拍拍被并入京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还不如出来再干一摊。

嘀嗒团由宋中杰于2010年7月创建嘀嗒团。很快开通338个城市,发展了30个精选城市分站,交易量稳居全国前五。

宋中杰系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中欧工商管理学院/HP EMBA Program。在中国IT和互联网从业21年之久。

他曾服务中国惠普11年,历任中国惠普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服务销售部总经理,制造业行业总经理,全球客户部总经理等。后出任普元软件COO,负责普元早期市场开拓,项目实施,团队建设等。曾任Google中国销售总经理,建立大中国代理商渠道,三年代理商渠道收入从零到09年的140m$,近中国收入一半;扭转大客户部连续三个季度完成任务。

2006年,宋中杰加入谷歌中国,是谷歌中国本地唯一的总监级商务高管,他一手打造了谷歌代理商渠道,成绩斐然,被业界称为“谷歌渠道之父”。宋中杰先后领导过大中华区渠道销售部,中国区大客户销售部和进出口业务部,是谷歌中国销售业务的主要推手。2010年4月,宋中杰加盟爱帮网,就任爱帮网总裁。

嘀嗒团曾推出开放平台战略,对接58团购、京东、当当等平台,但未能挽救颓势,2014年3月4日,嘀嗒团宣布关闭旗下团购业务,将探索全新业务。

具体故事请参见《创业家》杂志之前的封面专题《生死团宝》

24券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本地服务团购平台之一,一度排名全国前十。24券创始人杜一楠,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学士、经济学硕士,哈佛大学MBA(中途休学),曾任美国最大的私募产权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资经理。2013年1月,24券创始人兼CEO杜一楠表示,24券自10月停业之后,因与投资方的谈判失败,目前已经将公司彻底关闭,未来24券不会恢复业务。